东方女神西梅—釆摘园致富新选择
28年的实践证明嫁接(乔化)栽
调研欧李基地探索功能性农业发现
为找致富项目的人引路,为想学技
四川辣妹到晋城欧李园区
山西晋城考察钙果基地
对开发欧李产业诉敬言
撑起农民“钱袋子”,财政部出实
欧李人团队自主创新重大成果(创
献给那些不知如何开发欧李的读者
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探讨欧李综合
欧李产业化开发历程与问题探讨
笫三栏目 欧李品种及乔化砧木
欧李在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区的引种
开发利用欧李做保健产业 将为人
欧李的应用价值及引种区域分布
施肥对新疆引进欧李生长及营养品
欧李钙 ! 铁 ! 锌 ! 硒
 
苹果褐斑病、炭疽菌叶枯病的综合防治

周吉生 河南省灵宝市寺河乡上埝村河南灵宝 472522
     苹果树早期落叶病是褐斑病、灰斑病、轮纹病、斑点落叶病、炭疽菌叶枯病的总称。尤其是褐斑病,炭疽菌叶枯病,近几年来已成为造成苹果树早期落叶的主要病害。褐斑病在全国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危害严重年份,常造成苹果树早期大量落叶,削弱树势,对花芽形成和果品产量、质量都有明显影响。炭疽菌叶枯病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陕西等地均有发生。在气温高、湿度大的南部苹果产区危害严重,在气温低、湿度小的地区发病稍轻。受害果园常造成早期大量落叶,对苹果生产威胁很大。农业生产就是改善作物营养条件,提高产量的过程,就是虫口夺食和各种有害生物斗争的过程。作为苹果生产就是改善果树营养条件,平衡营养,控制营养生长,增强生殖生长的过程,就是和各种有害生物斗争的过程,达到丰产目的叫果园管理。摒弃靠天吃饭的传统耕作模式,面对各种灾害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是果树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要求。管理好的果园,枝繁叶茂,叶绿紧凑,花芽饱满,果实个大髙桩,色泽艳丽,产量高,表光靓,能卖个好价钱;管理差的果园,往往会出现叶片早期脱落、枝干腐烂枯死、果实受害果小色差、果实腐烂,去了本钱不剩钱,结果是生产了一堆卖不了的烂苹果,送果汁厂卖不上钱的烂苹果,很难达到优质高产,更谈不上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叶子是苹果的加工厂,没有叶子,就没有苹果。保住了叶子就是保住了红色的苹果,保住了硬刷刷的钞票。现就果农普遍关心的问题“苹果褐斑病、炭疽菌叶枯病”谈点自己的意见,希望对果农朋友有所帮助。
     苹果褐斑病、炭疽菌叶枯病应根据其活动规律,早预防,病早治,用安全药,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是再好的药,用不对时机也白搭。用药时机最好是病菌侵染之前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防治苹果褐斑病、炭疽菌叶枯病,消灭菌源是关键提高树体抗性是基础,早期预防是保证。病害以防为主,不见病就得防,见病再治已经晚了;况且防病容易治病难,发病后再行治疗,效果缓慢且费工费力。虫、螨以治为主,见虫、螨再治,无虫、螨打药浪费。我们种苹果的首要目标就是为了赚钱,只有打好药生产优质果,才能给我们带来产品价值,获得最大的收益,选药主要应考虑防治效果,对症适时选择耐雨水冲刷,防效时间长的药剂。植保方面算清帐,便宜是吃亏。用好药名牌药便是便宜,用好药保护好叶子,苹果产量提高了,价格也能卖高。
   好的农药必须要有好的使用方法,第一农药必须2次稀释,第二喷打必须均匀,第三贵在坚持。雨水少的年份5~6次;雨水多的年份6~7次以上。

 
1 加强综合管理
1.1 彻底清园,降低菌源。秋末冬初彻底清除果园内落叶、摘除僵果、刮树皮,集中烧毁或深埋;生长期摘除病叶、病果、病梢,铲除越冬越夏的菌源,降低发病指数。
1.2 强壮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加强土肥水管理,重施有机肥、生物菌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单纯过多施用氮肥,做到平衡施肥。氮肥缺乏的果园应加大氮肥的使用量,以增强树势。土壤物理性状不好的果园要进行改良,及时修好排水设施,排除积水,防止果园过于潮湿。
1.3 改造郁闭果园,合理负载
无论采取何种树形,冬季修剪后的果园都要达到行间畅通,枝不交接,通风透光,方便作业的要求,防止夏季枝叶郁闭。生长季节及时清除剪锯口萌芽、无效枝叶,进一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尽早疏花蔬果,合理负载,避免过多消耗树体营养,增强树势。
1.4 加强其它病虫害防治
加强对其它各种病虫害的防治,尤其是对红、白蜘蛛,潜叶蛾的防治,做到无病早防,见虫、螨就治,增强树体抗病能力。
1.5 加强植物检疫,防止病菌传播扩散。
禁止从发病果园外调接穗、苗木和病果,以防止病菌对外传播扩散。
2 预防、应急治疗褐斑病、炭疽菌叶枯病的措施。
2.1 清除越冬菌源
   在病害防治上,做到适时对症防治,尤其要突出早预防。在病害发生初期和流行爆发期,应在强化叶果免疫抗病力的基础上,选用特效保护药、强内吸治疗剂,及时治疗,控制病害蔓延。结合白粉病、霉心病、黑红点的防治,可在苹果萌芽前或花露红前期喷77%硫酸铜钙(多宁)可湿性粉剂200~300倍+田植素482 1000倍液、30%苯甲•丙环唑乳油(双管)1500~2000倍(或20%苯醚甲环唑水乳剂2000倍或43%戊唑醇悬浮剂3000倍)+80%代森锰锌800倍+爱增美6000倍+田植素482 1000倍液+龙灯叶爽2000倍液;在落花后5~7天,结合防治红、白蜘蛛,喷施41%甲硫•戊唑醇(龙灯稳达)悬浮剂600~800倍(或20%苯醚甲环唑水乳剂2000倍)+龙灯富农2000倍+尼索朗2000倍+爱增美6000倍+田植素482  1000倍+龙灯叶爽2000倍液,以平衡营养苹果,铲除树体和地面上的菌源。
2.2  5~7月份,褐斑病、炭疽菌叶枯病的预防治疗。
     根据测报和常年发病情况,从发病始期前15~20天开始喷药保护。就某个地区而言,首次用药时期在5月上中旬,会因为降雨情况而有所不同,如果雨水较早而多,首次喷药时间应相应提前;如果降水晚而少,则可适当推迟。不同地区的首次用药时间会有较大差异,同一地区的丘陵山地果园,阳坡、阴坡用药时间也有5~7天的差异。一般来说,第一次喷药后每隔15天左右喷药一次,连喷5~6次。常用药剂有20%苯醚甲环唑(百倍)水乳剂、30%苯甲•丙环唑乳油(双管)、42%喷富露悬浮剂、77%硫酸铜钙(多宁)可湿性粉剂(果实套袋后使用),为增加药液的展着性,可在药剂中加入有机硅等展着剂。
     6月份进入雨季,褐斑病、炭疽菌叶枯病防治是保证不落叶的关键。5月下旬以前是以保果为主保叶,5月下旬以后是一个“分水岭”,是以防治褐斑病、炭疽菌叶枯病保叶为主保果,这一时期一部分果农苹果套上袋,就想着进了保险箱,万事大吉,放松喷药是造成褐斑病、炭疽菌叶枯病危害落叶的重要因素之一,省盐坏酱就是这个道理。据河南灵宝市寺河山丰乐园农场的经验,在用好花露红、花后5~7天这两遍药的基础上,喷一遍70%甲基托布津悬浮剂800倍+50%克菌丹(美派安)可湿性粉剂800倍+爱增美6000倍+田植素482 1000倍+佳实百2000倍液,进行果实套袋。果实套袋后,间隔15~20天,连喷2~3次77%硫酸铜钙(多宁)可湿性粉剂500倍+田植素482(或进口磷酸二氢钾)800倍液,全年用药5~6次,可很好的预防褐斑病、炭疽菌叶枯病的流行与爆发。往年褐斑病发生严重的果园选用41%甲硫•戊唑醇(稳达)悬浮剂与77%硫酸铜钙(多宁)可湿性粉剂交替使用,也有非常突出的防治效果。对于炭疽菌叶枯病可选用25%金力士4000倍液,或30%苯甲•丙环唑乳油1500~2000倍+42%喷富露悬浮剂800倍液。杀虫、杀螨剂要根据气候和虫、螨变化合理安排用药种类,灵活调整用药思路,做到有的放矢。
2.3 褐斑病、炭疽菌叶枯病的应急治疗
    前期预防不好,已经发生褐斑病、炭疽菌叶枯病的果园,建议不要再喷77%硫酸铜钙(多宁)可湿性粉剂、自配波尔多液等保护性杀菌剂,事实证明效果不佳,因为铜离子会加速感病叶片产生离层,导致发黄叶片加速脱落。尤其要避免在多雨季节喷施77%硫酸铜钙、自配波尔多液等铜制剂。经试验推广,褐斑病、炭疽菌叶枯病理想的应急治疗措施为:发病初期间隔10~15天,连喷两遍强内吸治疗剂25%金力士4000倍液、或30%苯甲•丙环唑乳油1500~2000倍、或43%戊唑醇悬浮剂3000倍+42%喷富露悬浮剂800倍液,或77%硫酸铜钙(多宁)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可很好的控制发病和落叶;发病以后使用能起到立竿见影的防治效果,起到防治病菌蔓延、治疗、铲除为一体的功效。需要说明的是,43%戊唑醇对炭疽菌叶枯病几乎没有防效,但对防治褐斑病效果非常理想,生产上在选择药剂时应当注意。
2.4 注重药品、喷药质量,适时用药。
    选用正规企业生产、信誉度高的农资经销商销售的质量达标的药品。农药不能提前打包购买,只能根据当时当地的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使用对路农药,才能有效的防止病虫。农药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恰如其分的运用。苹果褐斑病、炭疽菌叶枯病的防治策略是杜绝初侵染,封杀再侵染,雨季少重复侵染,控制秋季不发病。原则上应坚持雨后必喷药,雨多多喷,雨少少喷,无雨定期喷药,保证每次出现超过2天的连续阴雨前,叶面和枝条都处于药剂的保护中。喷药时应注意病菌侵染前用保护性杀菌剂如77%硫酸铜钙(多宁)可湿性粉剂、42%喷富露悬浮剂等,侵染后用内吸性杀菌剂如25%金力士(进口丙环唑)、41%甲硫•戊唑醇、43%戊唑醇悬浮剂、20%苯醚甲环唑(百倍)水乳剂、30%苯甲•丙环唑(双管)乳油等;雨前用保护性杀菌剂,雨后用内吸性杀菌剂;初感病菌时保护剂和治疗剂混合使用,但治疗剂要不断轮换。若降雨频繁或错过施药期,更应提倡内吸性三唑类农药与保护性杀菌剂混合使用。并做到不同药剂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性,降低防治效果。采取围转式喷药法,均匀细致喷药,避免漏喷,选择雾化好的喷头,喷片要细,喷雾压力不要过大,尽量不用喷枪。尤其是幼果期施药,禁止用喷枪淋洗式喷雾,一定要将喷雾器械调至弥雾式,喷布位置距离果面30~50厘米,以免刺激幼果。必须做到“上扣下反,多角度,多方位”施药,使果实、叶片全面均匀着药。

作者简介:周吉生(1966—),男,河南灵宝人,长期从事果树生产管理及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电话)13653983354,(电子信箱)zhoujisheng825@163.com


主办人:王有信   编辑:王宏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农委 邮编:048000 电话:王先生 18935290209 13935604842 0356-20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