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十年代中期,由全国供销总社牵头,首先对全国范围内主产区调查,北从吉林(吉林特产所为主持单位)南到云南,全国主产区由五大区域华北地区种类多、分布百面积大,晋城是主产区之一有300多年以上历史。晋城市果树所所、河南百泉农校、华中农学院等等单位都是主参单位。山楂全国热进入高峰,全国范围大面积栽植山楂、苗术短缺、加工厂速增、果实供不应求…山楂热持续多年。我在全国山楂从栽培到病虫、从育苗到品种选育都做岀很大贡献,在山西推广从老树复壮高产、到幼树早期期丰产、再到综合措施夺高产、每种主要病虫等都作过详实研究并获成效。山西泽州县是主产区,一个小山村年产山楂几十万斤,加工厂也从县到乡镇都在建,从日本引进山楂加工没设备,加工果脯、山楂酒、果汁等:
王有信自撰、参与岀版的山楂著作有《中国果树志-山楂卷》、《山楂害虫(获山西科技图书一等奖)》、《山楂快速育苗技术(自撰)》、《山西省山楂病虫及天敌名录》;山楂品种选育方面,选出并命名《泽州红》山楂,为全国优良品种的名优品种之一;在病虫害调查研究中,首次发现两种山楂重要新害虫-山楂长小蠹、山楂瘤胸材小蠹;获省市
山楂方面科技进步奖7项。
隨着时间的推移,进入90年代中后期,山楂由大发展到不值钱、到卖不掉、再到大刨树,我历历在目。是什么原因使山楂起伏多变,追踪根源笔者认为是“下线”没做好!即加工业没跟上,并非市场不需求。

近年来,山楂再度升温,究其原因是,山楂是我国特有果树,市场需要多样化产品,加之山楂适应能力强,山区大都可栽种,开发商再度看到山楂的潜在、长远价值而升温,加之岀口会更加前景广阔。

晋城市亦有动向,泽州县晋庙铺镇打造万亩山楂园基地,据太行报7月13日报道,山西农大食品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园艺学院、林学院八名教授前来泽州帮扶建基地。据测祘:此项目更是有着突出的经济效益。山楂以每亩40株计算,三年每株收果50余斤,每斤以1.2元计,每亩收入2400元,五年大丰收100余斤,每亩收入4800元,全镇4800余亩,共计收入2304万元;新栽果园3600余亩,每株收入果50余斤,3600亩收入864万元,两项3168万元。近年来,铺头、巴公东四义等地建山楂加工厂,产品上市很受欢迎 。山楂再度高潮将会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