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欧李的繁育
第一节 播种
一、播种苗的主要用途
播种苗的主要特点是保留了亲本的一部分特征,同时又有所变异,这种变异有优变也有劣变,但总是劣变大于优变。由于播种苗总是与亲本有所差异,且子代个体间也有所不同,所以不能在栽培中使用。但基于以上特点,我们总结了播种苗的几个主要用途:
⒈搜集优良种源
野生欧李良莠不齐,而野生欧李移栽又成活率极低,且容易导致优良种源的缺失,同时对当地的植被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如果在优良种源区采种,回去后播种,然后从中选育,常能得到与种源相近甚至更好的品种。
⒉用于杂交育种
通过杂交育种,从获得的播种苗中选择优良品种仍然是目前使用最多的育种手段,今后在欧李育种中也会经常用到。
⒊用于退耕还林
欧李已被国家列为退耕还林树种之一,在退耕还林、防风固沙、治理水土流失等方面将有很大的用量。欧李播种苗根系发达,繁育成本低,容易大规模繁育,所以播种苗是欧李用于荒山绿化时的首选用苗。
二、种子的采集与处理
在欧李果实成熟时,即果实完成最后一次膨大,果皮表现出固有色泽,种子成熟时即可采摘。采摘后将果实堆放在背阴处至果肉腐烂后将种子淘洗干净。堆放时注意温度不可太高,以防伤及种胚。淘洗时可掺入横径2~3厘米的小石块,可加速除去果肉。洗净的种子切勿暴晒,晾干后于室温下保存待用。
有时种子也可在果实加工过程中取得。
三、播种方法
⒈播种方法的选择
试验表明,欧李的沙藏层积处理,发芽率仅占50%,且层积处理后未出芽的种子在播后第二年大部分也能出苗。而秋天直播效果很好,一般发芽率能达到90%以上,所以目前欧李播种仍以秋天直播为主。
⒉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选定播种地后首先要检查土壤的墒情,在含水量偏低时应进行灌溉。待土壤能够翻耕时施入基肥,包括农家肥和缓效型氮磷复合肥,然后翻耕、耙平待用。
播种前将种子在清水中浸泡3~5天,注意要每天换一次水。
⒊播种
播种在种子采收后到地冻前均可进行,具体时间可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地使用状况安排。一般采用条播法。播种密度以2~3厘米×20厘米为好,太密生长不良且田间管理困难,太稀浪费土地。播种深度3~5厘米,太深难以出苗,太浅表土干燥也不利于出苗。冬季干旱的地区可适当深些,湿润的地区可适当浅些。
播种时一边开沟一边播种,随即埋土,埋土后需轻轻镇压。条件允许时可考虑机播。鼠害严重的地区播种时可在沟间撒施毒土。冬季特别干寒的地区应考虑到表土覆盖。常用覆盖法有秸秆覆盖和塑料小拱棚覆盖。一般春天土壤解冻后撤去覆盖物,小拱棚可在出苗后经过炼苗逐步撤去。
四、播种苗的管理
春天欧李播种苗出土后可根据土壤含水量酌情浇水,在生长旺期前(7月上中旬)每亩追施尿素或复合肥3~5公斤。即不浇空水。浇水次数可根据土壤含水状况和当地的降水量决定。追肥也可在大雨前进行。每次浇水后都应该锄一遍,以防土壤板结,同时做好锄草工作。7月下旬开始应控水和停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一直到9月上中旬为止。其间用0.3~0.5%磷酸二氢钾每10天叶面喷施一次有很好的效果。 播种苗主要病虫害有白粉病、红蜘蛛和卷叶蛾等,要经常观察和结合当地情况做好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