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注意到地栽丛状原生态生长的欧李(钙果)枝叶相互遮蔽,果实大小不齐,成熟不一致,难以集中采摘。地栽欧李根系不断向四周延伸,三、四年后株行间距地下根系交错延伸,地表被延伸根系萌生的茎枝覆盖遮掩,湿度增大,使成熟的果实易患病害,并给管理上带来麻烦,阻碍着欧李果实加工向产业化发展。
 
他从乔砧栽培的苹果、梨、桃等果树便于科学管理、连年丰产稳产中受到启发,带领协会成员自2002年开始,利用同科同属近缘砧木做嫁接欧李试验,近十年来用各种砧木嫁接不同品系(种)欧李的组合,观察嫁接后的生长表现及结果后的果实品质等等,最后培育出了较为理想的三个亲合力强、丰产稳产、果个均匀的品种,成熟一致且品质有所提高,亩产可达2000公斤以上的乔砧组合。 现在,最早选出的乔砧组合已结果九年,为今后欧李(钙果)果实加工实现产业化发展创出了一条新的栽培模式。二00八年,他带领协会完成市科技局“早熟欧李的良种选育”课题,其中国内唯一6月底成熟深紫色浓花素型欧李“628欧李”“七月紫欧李”,于2009年通过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省内首家欧李品种选育单位。近期,由协会选育、省林业厅科技处主持鉴定的欧李新品系“黑果欧李”品系,成为国内欧李专家公认的国内唯一的“紫黑色”欧李品系。个人也获得了很多荣誉,“建功立业先进个人”“科技特派员”“山东省劳动模范”“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等。或许他的贡献对于我区林业的发展作用很微小,但是,众人的力量是强大的,不断学习宣传这些林业工作的典型模范,推广他们的经验,为我区林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共同致富做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