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树体所吸收的矿质元素,除了形成当年产量,还要形成足够的营养生长和贮藏养分,以备今后生长发育需要。
一、施肥量与养分比例
1.根据目标产量
以结果量为基础,根据品种特性、树势强弱、树龄、立地条件以及诊断结果等加以调整。试验结果表明,每生产100公斤苹果,需要补充纯氮0.5~0.7公斤、纯磷0.2~0.3公斤、纯钾0.5~0.7公斤。例如:产量为3000公斤的果园需要补充尿素37.5~52.5公斤、过磷酸钙50~75公斤和硫酸钾30~42公斤。对具体果园确定施肥量时,还要根据土壤中养分含量状况进行,养分含量多的取下限,反之取上限。
2.根据树龄
列出不同树龄苹果的常用肥料年施肥量表,供参考。其他肥料可根据纯养分量进行换算,生产上提倡采用复合肥或专用肥。
3.根据土壤分析结果
根据果园土壤有效养分与产量品质关系的研究结果制订了分级标准,供参考。土壤有效养分在中等以下时,要增加25%~50%施肥量;在中等以上时,要减少25%~50%施肥量;特别高时可考虑不施该种肥料。
4.根据树相
树相诊断是果树营养诊断最直观和综合的方法,苹果树体可分为丰稳树、弱树和旺树3种营养类型。丰稳树修剪后枝条总量每亩7~9 万条;长枝比例8%~10%,生长季长梢长度40~60厘米,秋梢占新梢的1/5~1/4;短枝比例60%~70%,其中优质短枝比例占短枝总量60%以上。长枝比例<5%、短枝比例>80%的为弱树;长枝比例>15%、短枝比例<50%的为旺树。旺树应减少20%~50%施氮肥量,以平衡树势;树势特强时禁止施氮;树势衰弱时, 必须在增加施氮肥量和改土的同时, 从栽培技术如整形修剪及疏花疏果等方面入手,以调节树势。
不同树势不同时期的施肥比例
肥料 |
旺树 |
丰产稳产树 |
弱树 |
采果后 |
3月中 |
6月中 |
采果后 |
3月中 |
6月中 |
采果后 |
3月中 |
6月中 |
氮肥 |
60% |
0% |
40% |
40% |
30% |
30% |
30% |
40% |
30% |
磷肥 |
60% |
20% |
20% |
60% |
20% |
20% |
60% |
20% |
20% |
钾肥 |
20% |
40% |
40% |
20% |
40% |
40% |
20% |
40% |
40% |
5.养分比例
氮、磷、钾的配比例因地区条件不同而变化,我渤海湾地区棕黄土幼树期为2∶2∶或1∶2∶1,结果期为2∶1∶2。黄高原地区土壤含磷量低,又多为钙质土,磷易固定,施磷后增产效果明显,三要素比例为1∶1∶1。
二、施肥时期
1.基肥
最宜秋施,以中熟品种采收后、晚熟品种采收前为最佳。把有机肥和化肥结合施用,有机肥以迟效性和半迟效性肥料为主,化肥主要是氮肥和过磷酸钙,基肥的施用量按有效成分计算,宜占全年总施肥量的60%左右。
2. 追肥
因树因地灵活安排。
①因树追肥。生产上需要调节的是旺树和弱树,对树体调节作用明显的是氮肥。
②因地追肥。根据土壤类型、保肥能力、营养状况等具体安排。砂质土果园(面沙土、河滩土、砂石土等),因保肥保水力差,易淋溶漏肥,追肥易少量多次,浇小水,勤施少施,多用有机态复合肥,防止肥分严重流失;盐碱地果园因pH值偏高,许多营养元素如磷、铁、硼等易被固定,应注重多追施有机速效肥,多追磷肥和微肥,且最好和有机肥混用,多应用生理酸性肥料如硫酸铵等;黏质土果园保肥保水力强,但透气性较差,追肥次数可适当减少,注意多配合有机肥(有机质)或局部优化施肥,协调水气矛盾,提高肥料有效性。
③根外追肥。在苹果生长季中,还可根据树体生长结果状况和土壤施肥情况,适当进行根外追肥。
苹果的根外追肥
时期 |
种类、浓度 |
作用 |
备注 |
萌芽前 |
2%~3% 尿素 |
促进萌芽,提高坐果率 |
注重上年秋季早期落叶树 |
1%~2% 硫酸锌 |
矫正小叶病 |
主要用于易缺锌的果园 |
萌芽后 |
0.3%尿素 |
促进叶片转色,提高坐果率 |
可连续2~3次 |
0.3%~0.5%硫酸锌 |
矫正小叶病 |
出现小叶病时应用 |
花期 |
0.3%~0.4%硼砂 |
提高坐果率 |
可连续喷2次 |
新梢旺长期 |
0.1%~0.2%柠檬酸铁 |
矫正缺铁黄叶病 |
可连续喷2~3次 |
5~6月 |
0.3%~0.4%硼砂 |
防治缩果病 |
|
5~7月 |
0.2%~0.5%硝酸钙 |
防治苦痘病,改善品质 |
果实套袋前连喷3次左右 |
果实发育后期 |
0.4%~0.5%磷酸二氢钾 |
增加果实含糖量,促进着色 |
可连续喷3~4次 |
采收后至落叶前 |
0.5~2%尿素 |
延缓叶片衰老,提高贮藏营养 |
连喷3~4次, 浓度前低后高,下同 |
0.3%~0.5%硫酸锌 |
矫正小叶病 |
主要用于易缺锌的果园 |
0.5%~2%硼砂 |
矫正缺硼症 |
主要用于易缺硼的果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