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女神西梅—釆摘园致富新选择
28年的实践证明嫁接(乔化)栽
调研欧李基地探索功能性农业发现
为找致富项目的人引路,为想学技
四川辣妹到晋城欧李园区
山西晋城考察钙果基地
对开发欧李产业诉敬言
撑起农民“钱袋子”,财政部出实
欧李人团队自主创新重大成果(创
献给那些不知如何开发欧李的读者
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探讨欧李综合
欧李产业化开发历程与问题探讨
笫三栏目 欧李品种及乔化砧木
欧李在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区的引种
开发利用欧李做保健产业 将为人
欧李的应用价值及引种区域分布
施肥对新疆引进欧李生长及营养品
欧李钙 ! 铁 ! 锌 ! 硒
 
[转] 十项技术引领苹果产业发展

        2010年,我国苹果价格一路上扬,为广大果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尤其是精品苹果倍受消费者青睐,在北京、青岛、广州、深圳市高端市场上,竟然卖出了9至30元一个的好价钱。
  近日,记者在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采访,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束怀瑞交谈,了解了2010年我国苹果技术创新及推广应用情况。该中心提供的2010年度报告显示:针对苹果产业发展存在的关键问题,他们在果园管理、苹果生产、砧木选育和果品储藏保鲜中重点试验推广三层节水技术、改良土壤技术、精品果生产技术等十大技术工作,引领我国苹果产业发展,获得显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转] 十项技术引领苹果产业发展 - 黄牛 - 人生价值的追求者……
 
  ——推广三层节水技术。三层节水技术就是结合苹果根系功能特性,根据表层覆盖、中层微补、下层贮水原理,改善丘陵地区旱情,提高叶芽质量,防止早衰和冗余消耗,以增加苹果产量、提高果品质量的技术。具体做法是树行起垅,表层覆盖,减少蒸发。在行间低处纵向埋起垅砖,利用砖吸水保湿改善中上层稳定供水,砖两侧局部改土,有利于细根形成和吸附水分,建立稳定养根区。两砖斜立形成三角型或加大空隙预防土塞,雨季或灌水时,两砖空隙水下沉,补足自然水。以改善根系功能和叶芽质量为目标达到壮树,提高贮藏水平,为苹果优质丰产奠定基础。该技术在肥城、五莲、潍坊、招远四地果园试验示范,达到了果园表层覆盖保水,中层补水,维持土壤相对含水量60%以上的良好效果。
  ——推广土壤有机肥源技术。利用海藻生物有机肥、蒙脱土有机肥、碳壳有机质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
  海藻生物有机肥是利用海藻和有机物通过高温有氧发酵制成。2010年完成厂房、配料、机械、菌种等工作管理创新设计,建厂3处,所产肥料经试验效果显著,正在广泛推广中。该中心分别在山东农业大学试验园幼树、莱西河头店和栖霞观里镇的盛果期苹果园进行施肥试验,幼树施肥量为每亩2吨,盛果期每棵树分别施7.5、15和22.5公斤,均在秋季落叶前后施加。试验结果显示:树体长势均衡,盛果期树随施肥量的增加,春、秋梢生长量有一定增加,其中长枝明显减少,短枝显著增加。叶绿素含量、叶片厚度、蜡质层等明显高于对照,晚秋叶片保存率显著高于对照;能明显促进果树根系生长和发育,吸收根数量显著增多,施肥树土壤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果实着色比对照上色早,色泽鲜艳,果实硬度增加,汁液增多,甜度和香气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现已通过专家验收。
  蒙脱土有机肥可促进生草,增加生草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与通透性,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果实品质。每亩施用150公斤蒙脱土有机肥与施用180公斤复合肥相比,可使黑麦草显著增产2至5倍。
  碳壳(稻壳、秸杆、树皮炭)是生物发电的余物,富钾、富矽。利用炭壳可改善土壤孔隙度,改良土壤吸附缓冲作用,提高土壤有机质0.2%至0.4%,并能保持3年,有吸重金属和吸肥平衡微生物效果。
  ——推广精品苹果生产技术。建立标准精品示范园和精品苹果生产基地,以点带面,拉动苹果精品果生产,提高单位面积效益,扩大农民增收。从精品示范园的品种选择、土肥水条件、养根壮树,到起垄栽培、科学施肥、整形修剪、合理用药、合理负荷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精品苹果从生产到消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利用和整合生产、加工、储藏、物流、营销等方面社会资源,组建由果品协会、科研院所、相关企业组成的产业联盟,按照统一品牌、技术规程、果品质量标准、物流技术要求、产地追溯标准组织生产和营销,实现多链条无缝隙链接。生产更多的新鲜、整齐、洁净、可以带皮吃的精品果,以保障均衡供应,打造出中国的苹果品牌。
  2010年该中心继续熟化苹果精品果生产技术与基地建设,与山东龙口凯祥有限公司密切合作,实地考察了山东省的龙口、蓬莱、牟平、栖霞、招远、莱阳、海阳、文登、乳山,山西省的临猗、平陆、万荣、吉县,河南省的灵宝、陕县,陕西省的洛川等8省32个县市苹果产区,走访合作社62个、苹果贸易公司26个、果树技术推广部门29个。在全国苹果主产区建立了苹果精品果生产基地6处,每处核心示范园500亩,辐射带动5000亩,共计3万亩,生产精品苹果27万公斤。针对我国苹果分户小规模生产经营的特点,探索出“中心+公司+合作社+社员基地”的合作模式,即:中心提供基地建设所需的栽培技术,山东龙口凯祥有限公司负责将基地产出的苹果使用统一品牌“凯祥”开拓国内外市场,合作社负责社员基地组织发动、生产技术指导和苹果产后贮藏、包装、物流管理,社员基地按照中心和合作社技术指导生产出符合中心质量标准的苹果,并自主决定销售价格,在质量管理方面实行可追溯制度。在北京、青岛、广州、深圳、济南等地设立精品苹果销售专营市场,单果卖出了9至30元的好价钱,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推广曲受彭高产栽培经验。 曲受彭原为蓬莱园艺场职工,退休后潜心研究苹果高产栽培技术。他管理的果园连续10年亩产10000公斤以上,优质高产,亩产值3万元,投入近1万元。曲受彭高产栽培经验的突出亮点是:加大有机肥施用量(8吨/亩),合理配施复合肥(100公斤/亩);改变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实行阴水灌溉;建立土壤环境的稳定缓冲性,保持土壤、水、肥、气、根生长节奏,促使根系发达;基部叶健全,功能全,秋梢短,光适应能力强,无遮叶现象,垂枝枝组连续5至6年结果,保持高产量。该中心组织苹果主产区科技人员和果农前来观摩,控制冗余消耗,推广曲受彭高产栽培经验,大面积提高了果园管理水平。
  ——加强营养系砧木和苗木选育。利用烟台沙果种子繁殖的20000根接穗在重茬苗圃地内进行大田扦插,获得506株扦插生根单株。初步选育出苹果抗重茬的285个无性系优系。2011年进行砧木的抗旱、抗病、抗寒等抗性指标检测,并繁育苗木,进行大田重茬栽植试验。
  完善了苹果苗木生产技术标准和质量检测标准,在苹果苗木繁育技术上借鉴国外经验,分别利用青矮1号等中国特色抗性砧木或做基中间砧嫁接,培育适应集约化栽培、进入结果年限早的健康标准苗木。在莱州大自然园艺场建立良砧良穗苗木培育基地500亩,培育优质良种苗木270万株;在烟台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建立苗木培育基地300亩,培育优质良种苗木180万株。苗木高度均在1.8米左右,直径在1.5至2.0厘米。
  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烟台农科院果树所合作,利用RT-PCR和ELISA技术对山东莱州、栖霞、沂源、蒙阴等4个地区的苹果病毒病进行了检测,并对热处理或热处理结合茎尖组织培养途径获得脱毒苹果的主要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烟台农科院进行了脱毒快繁技术示范推广,2009年9月嫁接脱毒烟富3和脱毒嘎拉共19万株,2010年共出圃2年生脱毒成品苗10万株。
  ——建立无融合矮化种子繁育基地。在蒙阴县建立无融合矮化种子繁育基地,繁育无融合矮化植株10000余棵,高接130株,建立矮化砧木种子繁育基地1处50亩,预计可年产矮化种子50公斤。
  ——实施山地小冠型“双万”工程。建立山地“小冠基质配肥标准工程技术”示范基地,推行“双万”工程。结合密植园改造,利用现代化技术原理总结优质丰产典型,建立渤海湾地区山丘果园“小冠树形+基质有机化+配方缓释肥”技术,实现亩产万斤,效益万元的标准化“双万”工程,经过3年的实施与示范,2010年技术辐射面积在渤海湾山地果园达40%,获得了示范区果园亩收益17000元左右,达到了优质果75%的良好效果。
  ——推广使用1-MCP苹果保鲜技术。1-MCP (1-甲基环丙烯)是一种新型的果蔬代谢调节成分,它用量极少,而安全性很高。目前,包括中国、美国、欧洲等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或地区无残留限量要求。它与乙烯具有竞争性抑制作用,在植物组织内移动速度快,与乙烯受体结合能力是乙烯自身的10倍,为此,对乙烯敏感的果蔬(包括苹果、猕猴桃等),在自身产生较多的乙烯或接触环境中较多乙烯前,抢先用1-MCP 处理,具有很好的保鲜效果。
  用1-MCP处理苹果、猕猴桃等的保鲜效果显著由于过去采用吸附、氧化、通风排除等方法去除乙烯的效果。用1-MCP 处理苹果,可有效减轻苹果虎皮病的发生。能够基本保持苹果采收时硬度、糖度、酸度,营养成分损失少。基本保持苹果采收时的底色,出库后颜色、表光俱佳,货架时间长。1-MCP的良好效果主要体现在优质苹果,科学管理,经过10个多月的贮藏,能够保持刚采收入库时的质量水平,无论从颜色表光,还是口感及内在品质,真正做到了企业存苹果放心、客户调苹果放心、商贩卖苹果放心。1-MCP苹果保鲜技术,在多个省区苹果产地600家企业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推广垂柳形果树修剪技术。针对现有苹果园,栽植密度大,树冠庞大,树冠郁闭,影响果品质量和产量等问题,山东农业大学李宪利教授等在沂源县燕崖,开展了树形改造的技术研究,果园透光良好,连续丰产品质好。
  本研究以垂柳形、小冠形和主干疏层形富士苹果树为试材,采用了田间观测和室内生理生化测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富士苹果三种不同树形的冠层结构、光照分布体系与果实产量品质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乔化密植果园改造树形、培养合理群体结构、改善果实品质,保持果园连续优质丰产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果园常规管理技术指导。研究结果显示:垂柳形苹果树枝类以短枝为主且全部下垂,短枝比例可达到86.6%,树冠内膛直接辐射透过系数和散射辐射透过系数分别达到80%和16%,低效光区占其树冠体积的比例为13.89%,各项指标均优于小冠形和主干疏层。垂柳形苹果树的亩产量、果实着色、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固酸比和糖酸比高于小冠形,明显高于主干疏层形;硬度、果实含水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则呈相反趋势;平均单果重和80以上果比例呈现出垂柳形优于主干疏层形优于小冠形的趋势。
  ——加强三个观测站建设。2010年,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山东肥城市、沂源县、栖霞市分别建立了节水自控系统观测站、生态观测站、果树养分观测站。研究土层供水,土-树-大气高效水利用循环规律及旱性驯化对根系功能影响;研究果树养分的高效吸收、利用变化规律。依此为苹果精准化肥水工程化技术提供依据。通过对果园蒸散耗水的连续监测,研究并掌握果园水分环境容量、果树需水及耗水规律、土壤水分状况对果树生长发育(根系、枝梢、叶片)及花芽分化和产量质量的影响、土壤水分运移动态和规律,据此提出果园适宜水分临界阈值,研究并提出适宜的灌溉方法及其灌溉效果,优化并构建果园智能遥控灌溉系统及远程观测系统,提出果园水的循环规律,表层根与深层根水分互补效应和灌水抑制作用,建立以利用深层根依靠自然水为主中层微补的节水原理。明确套袋过量严重影响光合速率,亩限套袋6000个为宜。
  上述基础研究,为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主办人:王有信   编辑:王宏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农委 邮编:048000 电话:王先生 18935290209 13935604842 0356-2028889